臣服於一切

(舊文)

前天幫同修師姊做引導,最後我覺得時機到了,帶她做了一次拜佛式。
她說她第一次覺得自己真的在拜佛,有很安心、很寧靜的感覺。

過去參加寺廟的短期出家,拜佛都是在趕時間、趕次數。
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拜什麼佛。
即使是到廟裡祈求佛菩薩或神明保祐,跟神佛打招呼,也沒有過這種感受。

她反覆地拜了好幾次。

我的拜佛式,是盤腿坐姿,然後緩慢放鬆地,將上半身往前彎。
頭額著地。
跟五體投地大禮拜有很大、很深的不同。

這個姿勢並不讓腹胸部貼地,看起來背部是彎拱的。
能很有效的放鬆頸、肩、背的筋絡及肌肉。
以及讓腿部的筋絡得到伸展。

而在心法的部份,就是:臣服。

講皈依,很難懂,很難體會。
頂多知識皈依的一些名相解釋,但很難深入皈依的心要內涵。

講信心、講倚靠、全心信賴,也會挑起小我的懷疑與恐懼。
要真正到達信賴、倚靠上主的程度,很不容易。

其實,知道了「眉角」就會很簡單。
(「眉角」就在太陽穴附近,比「眼角」高一點的地方

要點在於放鬆身心,很鬆軟、緩慢的讓身體一邊放鬆、一邊無力地彎垂下去。
藉著這個動作,心靈也會很容易地隨著身體放鬆。

這時候,感覺自己完全臣服在諸佛菩薩以及一切眾生的腳底下。
觀想自己被一大堆人踩著。
告訴自己的心裡、告訴自己的身體,要完全的臣服、不反抗、不抗拒。
反正就是把自己放的鬆鬆軟軟的,天塌下來也不管。

無所謂什麼信心信賴的問題,也沒有必要去倚靠仰賴祈求。
皈依到底是什麼意思、代表什麼意義,也全都不管。
將它們全都丟掉。

就只是臣服。
臣服於什麼對象也不要去想。
為什麼要臣服、觀想那些畫面也不要去管。

有一個動作跟五體投地大禮拜是一樣的:
就是下去時,雙手手掌掌心向下,不過是放在中間前面,不是頭的兩邊。
就是額頭下去貼地的地方,用額頭壓住手背。

讓自己臣服一陣子。

等到自己想要動的時候,再把頭微抬起來,額頭離地約一個拳頭高。
這時直接向外側反轉手掌,變成掌心向上。(這時兩手掌就是在頭的兩側位置了)
保持頭低低的,掌心向上的姿勢一陣子。
感受這時的恭敬氣氛。

到底是在恭敬誰、把誰拱著、雙手掌心托著誰的腳,都不要去管。
托著鬼怪也沒關係。
(能夠、也願意臣服於鬼怪、怨魂、冤親債主,低頭托著祂們雙足、恭敬如佛的人,必然是有福的,而且功德不可稱數。)

不去管、隨便托、無所謂......即是大悲平等無量不分別心。

放鬆、完全不抗拒、不排斥、不反抗......彎著腰讓自己的意識、情緒、心靈「沉」到最深處。
無有恐懼、顛倒夢想,就放著讓它沉下去。

什麼叫真正的拜佛、
什麼叫皈依、皈依自性還是皈依蝦米哇勾,
都不管它、無所謂。

這個動作及要領,所帶給我們的。
(或說我們在這個動作及要領中,所觀察覺知體會到的。)
並不是言語所能表達。

去思考、定義、表達......都是多餘。

 


1221 08:42補述:

 

其實我仍然覺得自己的「受性」還要加強。
許多小我的執著,會攀著聖諭,給自己找到「不受」的理由。
當不拜佛時,受性便會降低,蒙蔽自己的心性。

所以,不能以拜佛時很有覺受來自我滿足。
還要將那份心帶到日常生活,恭敬每一個人。

當然,我是說那份心,不是說遇到誰都要拜他。
在生活中,有時候,抱怨也是一種良善回饋,罵人也是。
但並不影響自己的恭敬謙下心。
我們沒有罵人或抱怨的傲人或高人一等的資格,
但當成一場必須表演罵人或抱怨的話劇考試,回饋給那個扮演豬頭的菩薩(話劇老師)罷了。
抱怨的不好、罵的不夠用力,反而對不起佛菩薩的教導......。

 

2006/12/20 上午 05:35:17
omahhum _ 2014/12/10 上午 03:40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