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法與觀想成就的要領

(舊文)

在閱讀許多密宗的上師開示,或是古師的修法儀軌、論述之中,還有經典裡。
常常寫「生起」。

例如「生起喜悅」、「生起恭敬」、「生起煩惱」、「生起邪見」......

這些種種的生起,有的鼓勵其生,有的要令其「不生」。

重點就在於「生」這一個要件。

世間一切實相以及我們的煩惱、種種的妄念無明業障,都是心識的生滅所造成。
心識所生滅的物件,就是「念」。
修行是要生起「正」念,而滅「妄」念、「邪」念。
(在根本佛性中,念就是念,沒有正妄之分。有正念妄念的分別,便無法真正見性。正妄只是對映眾生的分別心所方便說。有正念的執著分別,正念便即是妄念)

這裡不談太高調的東西,僅針對一般的修法,能讓修持者可以有快速的進境與覺受,而提出所謂的「生起」是怎麼回事。

覺得自己修持許久,但卻沒有什麼進步或改變。
我認為關鍵可能就在於這個「生起」。

「生起」就是自己「認為」、「覺得」自己發出了什麼。
例如在修法觀想佛菩薩放光加持時,要「生起」喜悅的覺受。
「生起」是個人「主動」的想法,而不是靠誰加持而來的「被動」感受。

修行者要確確實實的知道,只有自己能為自己的行為及想法、感受,負起100%的責任。
不能長久去仰靠什麼外力來加持協助,把外力當成長久的憑藉。
對外力產生攀緣、攀依的心態。
認定一定要靠佛菩薩加持才能如何如何。

內外力一定要平衡,不可偏向某一方。太過於偏重自力也不對。

我們對於什麼樣的現象,覺得喜歡、討厭、歡喜愉悅...都是自己想出來的。
自己若不去改寫自己的心識設定,光是攀緣、幻想佛菩薩加持來改變認知。
時間會很久很久。
除非它剛好有配合、對應到自己原有的心識設定(個人偏見)。
例如喜歡某菩薩、某天王,或剛好心裡有攀到求財、或是求人緣的念頭。
(就是這樣才會有八萬四千法門,才會有密宗的息增懷誅四大羯磨法)

所以修法觀想時,一定要自己覺得、認為身體真的變健康了、智慧有增長了、心情要自己轉變為喜悅感...
否則修歸修,悶悶的修。
沒有自己去轉變心境與覺受,修完了自己覺得沒有什麼感覺,就不會有太大的成果會展現。

也要自己「生」起什麼病症已經「滅」了的覺受。
「生」起對應的覺受,相對的覺受就自然會「滅」。
例如喜樂vs憂愁,煩惱vs安心......等等。
即使不生起喜樂來對治憂愁煩惱,至少要生起憂愁已「滅」的覺受,讓自己回歸「平靜」。
(但嚴格的說,這也是「生」起平靜。)

ps:在做這些生滅的練習時,如果觀的力足夠的話,自然就看得到「能所」的運作。
不必在字句上做邏輯推敲演練,而是真正的在自我的心識中做修持。

2006/1/25 上午 06:12:34 
omahhum _ 2014/12/10 上午 02:18: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