練習、練習、再練習。
練習到習慣,與改變習慣為止。
習慣唸誦,習慣於自我制約。
那麼就改變這個習慣。
從習慣想像音階(讀字音),變成習慣想像圖案(字形)。
所以,習慣用聖曼陀羅來修行,就是一個方法。
或者說是「召喚」、召請。
如前篇所說,會速讀的人,別人讀經一小時,他只要一分鐘。
那麼,會用圖像化能力的人:
別人一秒用音階召喚一次咒,他一秒卻有可能召喚出千億咒。
有沒有人用蓋印章來修行?
有。
印度跟西藏都有用擦擦模來修行的傳統。
經文中,也有說用塔印、用模子到沙灘上蓋塔印。
所以蓋印章為什麼不能修行。
在木頭上刻了咒文,用蓋的持咒不行嗎?
當然可以。
那麼用想像的可不可以?
當然可以。
觀想咒文,也是持咒的方法。
至心觀想一咒,跟觀想多咒,有沒有什麼不同?
答案是:一如。
若說真有不同:爽度不同。
追求數量,是一種妄想。
求心理爽的而已。
自以為這樣子數量很多,「感覺」很有功德。
至心一咒,也是有人說這樣子「感覺」很有功德。
真正的功德多寡怎麼定義,是看心意。
心意要變現數量很多的咒,還是要變現一個很強、很專一的咒。
功德都是一樣的。
經文中講,菩薩不住相布施,不住功德、不著福德。
所以,不要去管數量多或少,是否功德就有多、有少。
心意最重要。
當下的心意要多,那就做多。
心意想要專一,那就住一。
人海戰術,或是精英策略。
都很好。
......反正多或少、強或弱,都是意識造作。
一心做多,一心專一,都是一心。
無有二心。
所以都很好。
別以為要想像、召喚多咒,是容易的事。
沒有很專心的話,是想像不出來的。
如果是要隨便想想就好,那麼咒也隨便唸唸就好了。
沒有差別。
因此,重點是在於「心意的重量」。
要以一咒化億咒,迴向供養所有累世累劫的父母、冤親債主。
可不可以?
當然可以。
心裡恭敬、莊重,認真看待。那個功德就是無量。
如果認為顯雨大獅引經據典,有根有據,他說可以變多就變多。
就隨便想一想,反正依持佛力咒力,有聖曼陀羅在,變多就對了。
(拜託大家一下,不要害我。)
雖然隨便想想,也是有功德。
總比不做好。
要知道,速讀也不是隨便想想就學的會的。
必須用心練習。
就像心算,或是早期的珠算一樣。
不是隨便想想就能算出正確數字的。
看似輕鬆隨便的成果,是用心、花時間練習而來的。
有些人似乎很容易就可以觀想出冤親債主,觀想出聖曼陀羅送人。
但不一定馬上就能送走,或是讓冤親債主馬上消氣和順。
要練到送一次聖曼陀羅就超渡一道光,也是不容易的。
很多人無法通靈、觀看到冤親債主,原因:「純綷是抗拒或害怕」。
但我要在這裡跟大家說:「一切不過都是幻覺」而已。
什麼通靈、鬼附身會怎樣怎樣的,
我並不是說那些恐嚇人的話都是無稽之談,
但那些嚇人的附作用,都是因為恐懼或執迷、追求特殊性的形象而產生的。
並不是通靈本身的錯。
是人的心理態度自己先有問題。
不要推託給通靈。
什麼都怪通靈,都不檢討自己,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。
(這種人說有在修,我是不知道都修到哪裡去了。)
有些人就是自己愛幻想,喜歡信口雌黃。
為了追求自我的殊特性,把什麼東西都推給神靈指示。
這是詐騙,不是通靈。
練習速讀,自己到底有沒有讀進去、有沒有讀出效果,
是要驗證的。
至少要去回想讀進去的內容,跟實際的內容對照,是否正確。
才算達到速讀速記的基本工夫。
沒有那個正確性,你就說自己速讀完了,不是吹牛,就是詐騙。
反覆的練習:瞄一眼、回想、對照驗證。
久了就變成習慣,就學會了。
一開始用聖曼陀羅修行,囫圇吞棗,是正常的。
反覆的去驗證,確認感應,與現實的改善反應對照,久了就會成為工夫。
佛力的虛實有無、信念是否專一貫注、發心是否真誠......
都是可以自我驗證的。
老實。
才叫驗證。
不老實。
就是自欺欺人。
所有修行過程中的反應、現象,我們都要老老實實的面對與記錄。
業力的反應、心理的反應、身體的反應.....
都去老實對照。
看看跟修行是否有關,修行前修行後,有沒有不同。
有就有,沒有就沒有。
老實就對了。
用發音持咒,有沒有功德、有沒有效驗。
一樣是要驗證的。
如果只是求心安。
那麼用圖像能力來持咒,也一樣會心安。
圖像化如果沒有意義,那麼佛像就一樣沒有意義、唐卡壇城沒有意義、貼咒輪也一樣沒有意義。
都播錄音就好了。
有人說,修行要身語意三密合一。
打手印、唸咒音、想像本尊。
手到、口到、心到。
這叫三到,不叫合一。
三到要修成三密,才會合一。
什麼叫三密? 就是一切都是妄想分別。
身語意沒有分別,才叫三密,才是合一。
手打手的印,嘴唸嘴的咒,心想心的佛。
各做各的事,不叫三密合一。
只叫三到:
三樣都有做到。
身語意都是妄想造作,
合為一想,才叫合一。(反正,合一也是妄想造作)
還沒修到真正的無分別時,什麼都是妄想造作。
觀想一切無分別,也一樣是在妄想造作。
但:還是要觀。
發揮想像力來修行。
不要只用嘴巴、用音階來修行。
然後把想像的內容,與各種現實反應現象對照、驗證。
修行就會一日千里。
*不要以為那些嘴巴上說不要追求神通、不要通靈的大師們,自己就沒有神通、不通靈、沒有感應、沒在驗證。
他們最多只會叫你不該起好奇心、不要問,但「不、會、否、認」自己有神通、有通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