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很多人在詢問這類的現象,故在此分享個人的所知。
扣除季節變化、感冒...等因素,我們來談談修行所導致的昏沉問題。
很多祖師、大師認為昏沉是犯戒,需要對治。
這在經上也有記載,甚至以睡魔來稱之。
但我認為,昏沉也有其正向的意義。
首先,我們這些平凡人,修行都是用妄想妄念在修。
不像大慧根的高人,是用真心正念在修。
既然都是用妄想妄念、用意識造作在修行,這個妄心本來就一定會累。
妄心累了,就讓它休息。
這是理所當然的事。
...........
所以,妄心息止,睡一覺,我們這些凡夫俗子,才有機會入三摩地。
*自認為或真正能入定、入三摩地的高人,懇請不要來發表高人高見。
一來是因為高人高見,網路搜尋就有很多了;我想有心的朋友自己會去找。
二則是高人的高見,如我等這般低人,很難望其項背;
所謂獅子能跳的懸崖,小狗小貓學不來。
這篇寫給像我這樣的低人來看的低見。不入高人的法眼,我有自知之明,故不敢勞煩高人費心。
在睡夢中,如何進入三摩地、進入多久......這些我們當然都無法知道。
因為我們長久賴以覺知的工具,都是妄念。
妄念不見了,覺知自然也不見了。
入三摩地,最重要的是意識狀態(覺知) 的轉換。
轉換的過程,一定會路過半夢半醒的階段。
我們大部份的人,就是直接睡了。
無法保持清醒的入三摩地。
所以只能修持"睡夢三摩地"。
要怎麼才能知道有沒有入睡夢三摩地呢~
因為覺知跟著妄想一起睡了,就無法知道有沒有入三摩地。
只能把一切都交給佛法、託付給佛菩薩。
除了信,還是信。
常常這樣在修持後睡著,久了......睡覺的工夫就深了......自然而然就能加強夢修的功力。
睡夢三摩地的境界,就會慢慢顯現。
初步的成就,是越來越能記住夢境。
新時代很多法門,都要求要記住夢境,甚至還要放筆記本在床邊隨手可以拿到的地方,一睡醒就要把夢記下來。
但睡夢三摩地的工夫,是自然而然就會記住,而且會越記越清楚。
進一步的成就,是所謂的清明夢、清醒夢、覺知夢。
就是知道自己在做夢。
這種現象,也一樣會從偶爾發生,慢慢進步到每次都如此。
不過在夢裡,我們多半還是跟醒時的狀態一樣,都是隨著人格、性格、本能在行事。這點不會有進步。
這個階段會很長,有的人甚至會維持好幾年沒進步。
看各人平時的修持、療癒工夫做的多深。
再之後的境界,就不多談。
到時已經變成高人了,不需要來看我的文章。
我主要想傳達的想法是:昏沉也有它正向的意義存在。
不見得一定要對治掉。
而且,真正的昏沉,並不是在打坐或持咒唸經時,那個想睡覺的狀態。
真正的昏沉是「在夢中不知夢,醒時不知醒,醒與夢沒有兩樣」,對生命、對習性、妄心妄想沒有覺知覺察能力。
這才叫昏沉。
對我們這樣子的凡夫俗子來說,睡夢中,可能還比醒著的時候,更親近佛法。
至少夢境是真誠的、直觀的。
我們在夢裡的人格,比醒著的時候還要真誠、直觀。
甚至還能在夢裡,療癒我們在醒著的時候、在生活中所遭受到的創傷;
修復我們在白天生活中,意識人格所造成的扭曲。
所以,睡眠是療癒很重要的一環。
如果不讓妄心妄想止息,不好好的睡覺;
光靠清醒時持咒打坐的工夫,療癒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。
因為清醒時所下的工夫,都是妄想。
也因此有大師說:人醒著的時候,其實才是在做夢,只有做夢的時候,人才是清醒的。
這種真清醒,才能發揮療癒的效果。
唯識法門說「六七因上轉,五八果上圓」。
第六識(不是第六感),是思想認知。
第七識,是習性感受與反應。
第八識,是廣乏的潛意識。
五識,指眼耳鼻舌身,是神經系統所掌管。
(以上是很粗淺的概略感知,並不精確。甚至不太正確。因為本篇並不是要深入探討唯識法門,所以只是淺談一下。)
我們在清醒的時候,就是六七識在運作。
六七識,並沒有太大的能力,去反抗潛意識。
甚至大多數人的第六識也都沒什麼能力反抗第七識。
所以,只靠我們平常白天醒著時的第六識(意識)運作,
想要療癒存在八識藏海的潛意識業力、改變第七識的慣性認知與反應,
是有困難的。
然而,藉由佛力的加持,使我們可以用第六識來呼求(召喚)愛與光明(佛菩薩降臨加持)。
直接在八識藏海中,進行療癒。
清理我們的業障。
第七識緣於第八識,所以八識中相對應的潛意識記憶區間被療癒了,第七識自然就會改變。
這是療癒法門,略有別於唯識法門的地方。
也就是說,療癒法門是以六八識為轉的因,五七識才是被轉的果。
睡夢中,能讓第八識的療癒速度加快。
讓在平時,我們以妄心妄想(第六識)所下的修行工夫,大量的顯化出來。
因此.......雖然會很想睡,但我還是要建議大家:儘力撐到撐不下去的時候才睡;至少把自己排定的功課量做完再睡。
最好是一邊度姑,一邊做功課;撐完功課後,倒頭就睡。
如果一整天,或是幾乎每天都很想睡,連平時沒做功課時也想睡。
那就表示潛意識在大量淨化,急需要轉化的時間。
同時也表示,妄想妄念已經被操到很疲勞的狀態。
要儘量找出空閒,讓自己睡覺,不然至少也要經常放空、發呆、無所事事一下。
慢慢的,我們的覺知能力,就會由妄想妄覺,轉移到真知真覺上。
以上,是個人的一點經驗談,跟一些粗淺的意識研究心得。
提供大家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