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網路上查到一些資料,大概都差不多,引述其一:
http://www.gaya.org.tw/journal/m39/39-main1.htm
Tirthaka,梵音底體迦,漢譯為外道,也作外教、外學,是指佛教以外的一切宗教,是佛教稱其他教派的名詞。Tirthaka的原意,是指神聖而應受尊敬的隱遁者,意思是苦行者、正說者,並不含有貶抑的意義。後來,這個名詞被附加了異見、邪說等意義,而成為一個含有侮蔑意義的貶稱。關於外道的種類,諸經論所舉甚多,有九十六種、九十五種外道的說法,但一般都以「六師外道」為代表。六師外道,是古印度佛陀時代反對婆羅門教思想,勢力較大的六種外道。
我所知的外道,是指心外求法者。
這應該是佛陀稱呼外道的原意。
而當時除了釋迦牟尼佛所帶領的修行團體之外,其他所有的團體,都未識本心,雖然志修佛道,但因為不明本心,所修的法偏離本心,故被稱為外道。
原梵文中的意思,雖然是指神聖而應受尊敬的隱遁者;但仍舊需要仰賴佛陀的指引才能證入本心。
因此,外道有一個本意:心外求法者。
還有一個表稱:就是指心外求法的修行者或修行團體。
若用英文文法來比喻,一個是形容詞,一個就是名詞了。
只是在中文的用法中,形容詞與名詞大多是觀看使用的場合而定,而不是以字詞而定。
因此不論是形容詞或是名詞,都是「外道」二字,而不是外道ty或外道tion這類的用法。
(這是很基本的中文認識,大家應該都明白)
因此,當外道二字是形容詞時,它就是指心外求法。
當外道二字是名詞時,它就是指心外求法的人或團體(可數複數在英文文法中大多要加上個s)。
在佛陀當時,不論是佛陀或是弟子們都很尊重那些外道聖人,事實上,大多數的外道聖者在與佛陀辯論的過程中,聽聞佛陀的佛法之後,當下便證得了阿羅漢果。
顯示這些外道聖人的修為,其實是很好的。
不論什麼外道團體,都是志求成佛。
當時的修行人,只是想知道釋迦牟尼佛是不是真的比他們早成佛了,或是不相信釋迦牟尼佛比祂們修為更高而已。
當然也是有不服氣的人。
有些門派,對於外道的了解執著於名相上。
因此堅稱外道僅僅只是指佛陀在世時的其他修行團體。
明白佛法的人,應該要知道學法不能執於名相。
要懂得以三法印來驗證佛法、驗證自己的心念。
若能明心,外道經典亦是正法。
若不明心,學佛多年仍是外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