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<也無風雨也無情>>問說----
聽說(不知正不正確)
道教的終極是無色界的神仙
佛教則是超越輪迴
----
從眉心發出的智慧解脫之光
和
從心口發出的慈悲憐憫之光
有什麼不同的地方
----
另外
慈悲心若是很強是不是算一種執著
如果算.那麼菩薩如何解脫
如果不算.那麼菩薩為什麼要有慈悲心
顯雨的回答--->
道教神仙的最高階.應屬大羅金仙.再上去就不名為神仙了.
無色界之上.還有個無極.
但是無極是修不上去的.是開天地之初.甚至在宇宙出生之前.就已經存在的.
無極之中.有個無極老母.化身是西王母或遙池金母.老子據說也是無極化生.再化三清祖師.(簡單介紹如上.不知道有沒有記錯)
修到了大羅金仙.就是不輪迴了.除非應化下凡渡眾生.遊戲人間.
一般的神仙.則會因為動凡心.或犯天條.而被打入凡間輪迴.(在神話故事中,大多會有機緣再回去)
在不輪回的位階中.大羅金仙有的仙是獨善其身.不過問凡塵世事.有的仙是愛管閒事,見不得眾生苦.
在佛教相同的位階中.阿羅漢是小乘佛法中.不輪迴的最高果位.屬獨善其身的.慈悲渡眾的大乘果位.則稱為菩薩.菩薩中最接近佛的叫菩薩摩詞薩.阿羅漢中最接近佛的稱為辟支佛.(在這方面各派的論點或許有些不同,舉其中一說而已.若有佛學同修有異論.敬請海涵)
慈悲心很強.強過了頭.稱為慈悲魔.自己為自己心腸很好.做善事不擇手段.外表像菩薩.其實已經入魔.要小心~~
眉心位置.為大智慧像徵.心口為大愛像徵.
沒有大智慧者.心光亦不能發露.無大悲心者.智慧亦不得開.以此故.無有差別.
但未成就之凡夫.依各人心性素質不同.適於下手的修法(或引渡的方式)不同.而有眉心(智)與心口(悲)的分別說法.
而能真正入於佛智的修行.是「悲智雙運」.菩薩與阿羅漢都是覺悟者.菩薩在佛教的另一個形容叫做「覺有情」.已經覺悟了理應不為情染著.但為慈悲眾生故.倒轉慈航.菩渡眾生.即為菩薩.
在大乘及小乘佛教間.常為了阿羅漢高.還是菩薩比較偉大而爭論不休.老在那邊比較來比較去.小乘說他是真佛法.大乘說佛從來沒有認可過小乘.
不論何者為是.但是有一點應該很確定.就是「有分別心者非佛」
已開悟者.不論染著與否.都能輕易解脫.我今天染一下.明天跳出來.後天再去染一下.今天當阿羅漢示現涅盤.明天變成菩薩普渡眾生.普渡完了.又變阿羅漢.
只是凡夫不能接受菩薩這樣變來變去.一下子來.一下子走.這種任運自己.遊戲人間的行徑.「人」不能接受.就編了一大堆有的沒有來騙自己.又去騙別人.有人跟我說不一樣的.就破口大罵.比來比去.如此而已.
佛與道也一樣互相比來比去.在道教中還好一點.大羅金仙.沒有分小乘金仙或大乘金仙.不過.有很多道教的師父.也常常貶低獨善其身的修行者.謂他為「自了漢」.
但真正的佛理.與道義.跟儒教一樣.都是「中道」、「無為」、「不即不離」、「空即是有.有即是空」、「非有非非有」....#^@#%&%....
絕對不是「我最好、他不好」。
只有「因材施教」。
所以,若用嚴格、嚴格、再嚴格的標準.用寬廣、寬廣、更寬廣的心.來看待釋道儒.其實根本沒有差別~~~
金剛經:「佛說世界,非世界.是名為世界...佛說一合相.則非一合相.是名為一合相.但凡夫之人.貪著其事.」
同理可推論:「佛說佛,非佛,是名為佛.也可名為道.或可名為儒.說不定亦可名為基督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