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數人認為的有益,就是只要祈願成真了,滿足自己了,都是有益。
不管什麼三七二十一,都是從小我出發,以私利為目標點。
然而,我們出生在世間真正的目的,從來不是為了滿足小我。
而是為了靈魂的成長。
修行了佛法之後,這一點會更加的重要。
佛教有護法神,並不是單純無腦的吸引力法則,而是有某種條件規範的吸引力法則。
在祈願的同時,我們還必須反問自己:
這個祈願成真的話,是否對我的靈性成長有幫助?
是否會讓我的修行有所懈怠?
是否會腐蝕心靈、使人墮落?
是否要承擔更大的責任,而我準備好了嗎?......
例如祈願想要當老闆,有自己的事業,並且年收入達多少多少。
但依自己的個性、習性,當上老闆是不是會對員工作威作福?
有錢是不是會想要買各種奢侈品?出入特別的行業?背著家裡的伴侶做些什麼?......
這些都是要自我審視的。
很多國外的心靈大師、成功大師、潛能開發大師......,「並不是」全方位都很成功、都很幸福;
在成功祈願後、吸引來他們想要的人事物之後,再度失去、或是得到這個失去那個的情況,
幾乎每個都有。
只是一般大眾都只有注意、記住他們不斷推銷、包裝誇大的成功光環,
而沒有特別注意到他們失去的、跌倒的部份。
他們仍然有各種人生經歷與磨難,一樣會面臨無常。
我並沒有批判大師的意思。
但還是要提醒大家;
大師之所以為大師,是在於他們在吸引成功,以及更多的失去中,還是仍然堅持吸引力法則,讓自己一再掘起,重覆站在大師的舞台上。
而不是像平凡人一樣,吸引到一些成果,然後因為自己的問題,再度失去,或失去其它事物後;
就一蹶不振,怨天尤人,怪吸引力法則都是騙人的。
人生其實就是不斷在心想事成,
只是凡夫俗子,
根本看不清自己的心在想什麼,也根本不明白什麼是心。
一切的成功失敗,都是自己的心所吸引來的結果。
怪吸引力法則的,都是蠢蛋。
真正有智慧看清真相真理的人,只會反省,怪自己沒有把心管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