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麼做布施才對

佛經有一套布施的標準,跟世俗人的看法大大相異。

 

 

本文主要分享優婆塞戒經,節錄部份與布施有關的經文,供大家參考。

http://www.cbeta.org/result/T24/T24n1488.htm

 

***** 卷二莊嚴品第十二*****

菩薩摩訶薩具足二法。一切施時不生憂悔。見眾惡事而能堪忍。

菩薩施時觀二種田。一者福田。二貧窮田。

菩薩為欲增福德故施於貧苦。

為增無上妙智慧故施於福田。為報恩故施於福田。

生憐愍故給施貧窮。捨煩惱故施於福田。

成功德故施於貧窮。增長一切樂因緣故施於福田。

欲捨一切苦因緣故施於貧窮。

 

菩薩若施所親愛處為報恩故。若施怨讎為除惡故。

菩薩摩訶薩見來求者生一子想。

 

是故任力多少施之。是則名為施波羅蜜。

菩薩施時離於慳心。名尸波羅蜜。(持戒)

能忍一切求者之言。名忍波羅蜜。

所施之物手自授與。名精進波羅蜜。

至心繫念觀於解脫。名禪波羅蜜。

不擇一切怨親之相。名般若波羅蜜。

 

------------

簡單說,就是布施沒有在分窮人富人,

而且有錢不代表什麼都有、有錢也不代表幸福跟沒煩惱,

要受人布施的地方很多。

 

布施也不分好人壞人、不分這個我喜歡那個我討厭、不管別人是否過去有得罪過我......。

 

 

*****卷四六波羅蜜品第十八*****

 

佛言。善男子。若能不惜一切財物。

常於他人作利益事。念於布施樂行布施。

隨有隨施不問多少。

當行施時於身財物不生輕想。淨施不擇持戒毀戒。

讚歎布施見行布施歡喜不妒。見有求者心則悅樂。

起迎禮拜施床命坐。前人諮問若不諮問。

輒為讚歎布施之果。見恐怖者能為救護。

處飢饉世樂施飲食。雖作是施不為果報。不求恩報施。

不誑眾生。能讚三寶所有功德。

不以斗稱雜餘異賤欺誑於人。不樂酒博貪欲之心。

常修慚羞愧恥之德。雖復巨富心不放逸。

多行惠施不生憍慢。善男子。有是相者。

當知是人則能供養施波羅蜜。

 

-----

布施不要管身上錢多錢少,也不要因為自己錢少就看輕、自卑。

也不管自己或受施對象是否持戒或毀戒(敗德)。

別人只要有布施就該隨喜讚嘆,

不要像八卦媒體一樣去問誰捐多少。

 

 

***** 卷四雜品十九

菩薩施財凡有二種。一者眾生。二者非眾生。

於是二中乃至自身都不吝惜。名一切施。

菩薩布施由憐愍心。名一切施。欲施施時施已不悔。

名一切施。或時設以不淨物施。

為令前人生喜心故。酒毒刀杖枷鎖等物。

若得自在若不自在。終不以施。不施病人不淨食藥。

不劫他物乃至一錢持以布施。

菩薩施時雖得自在終不罵打令諸僕使生瞋苦惱。

如法財施不求現在後世果報。施已常觀煩惱罪過。

深觀涅槃功德微妙。除菩提已更無所求。

施貧窮時起悲愍心。施福田時生喜敬心。

施親友時不生放捨心。若見乞者。

則知所須隨相給與不令發言。何以故。不待求施得無量果。

善男子。施主有三。謂下中上。

不信業果深著慳吝恐財有盡。見來求者生瞋礙想。

是名為下。雖信業果於財生慳恐有空竭。

見來求者生於捨心。是名為中。

深信業果於財物所不生慳吝。觀諸財物是無常想。

見來求者有與則喜無與則惱。

以身[貝*致]物而用與之。是名為上。復有下者。

見來求者[卑*頁]面不看惡罵毀辱。復有中者。

雖復施與輕賤不敬。復有上者。未求便施敬心而與。

復有下者為現報施。復有中者為後報施。

復有上者憐愍故施。復有下者為報恩施。

復有中者為業故施。復有上者為法藏施。

復有下者畏勝故施。復有中者等己故施。

復有上者不擇怨親。又復下者有財言無。

又復中者多財言少。又復上者少索多與。施者無財亦復三種。

最下之人見來求者惡心瞋責。

中品之人見來求者直言無物。

上品之人見來求者自鄙無物心生愁惱。善男子。

又復下者常為聖賢之所呵責。又復中者常為賢聖之所憐愍。

又復上者賢聖見已心生歡喜。善男子。

智人行施為自他利。知財寶物是無常故。

為令眾生生喜心故。為憐愍故。為壞慳故。

為不求索後果報故。為欲莊嚴菩提道故。

是故菩薩一切施已不生悔心不慮財盡。

不輕財物不輕自身。不觀時節不觀求者。

常念乞者如飢思食。親近善友諮受正教。

見來求者心生歡喜。如失火家得出財物。歡喜讚歎說財多過。

施已生喜如寄善人。

復語乞者汝今真是我功德因。我今遠離慳貪之心。

皆由於汝來乞因緣。即於求者生親愛心。

既施與已復教乞者。如法守護勤修供養佛法僧寶。

菩薩如是樂行施已。則得遠離一切放逸。

雖以身分施於乞者。終不生於一念惡心。

因是更增慈悲喜捨。不輕受者亦不自高。

自慶有財稱求者意。增長信心不疑業果。善男子。

若能觀財是無常相。觀諸眾生作一子想。

是人乃能施於乞者。

----------


布施不管過程結果如何,施了就不要後悔。

不好的東西不要施予別人。

如果知道別人有需要,不要等其開口就主動給予,得無量果。

這包括來借錢(乞)者。

 

 

*****卷五雜品之餘

菩薩布施遠離四惡。一者破戒。二者疑網。

三者邪見。四者慳吝。復離五法。

一者施時不選有德無德。二者施時不說善惡。

三者施時不擇種姓。四者施時不輕求者。

五者施時不惡口罵。復有三事。施已不得勝妙果報。

一者先多發心後則少與。

二者擇選惡物持以施人三者既行施已心生悔恨。善男子。復有八事。

施已不得成就上果。一者施已見受者過。

二者施時心不平施。三者施已求受者作。

四者施已喜自讚歎。五者說無後乃與之。

六者施已惡口罵詈。七者施已求還二倍。

八者施已生於疑心。

-----------

遠離四惡,是指自己的發心、跟行為。

布施是要修自己的心,如果只是把布施視為交換福報的方式,就是邪見。

 

遠離五法也是。

不要管受施者有德無德、好人壞人、錢拿去東西拿走了是做善事惡事。

不管是不是被騙,都不要講壞話、不評論其對錯。(即使是為了正義、公義)

也不管受施者是黑人白人、台灣人還是外勞。

更不能看不起乞求者或受贈、受施者。(即使是之前得罪或傷害過我們的人)

 

有三件事,布施後沒有功德、不會有善報:

一是本來想捐多少,後來反悔只捐多少。(意外或能力不足者,不算反悔)

二是拿不好的東西、壞掉、不能用、不能吃......的東西給別人。

三是布施完後悔了。(前一天捐出去,第二天發現要用沒得用;前一天布施、第二天被辭職就悔恨.......)

 

有八件事,布施完的福報比較小。

一是布施完去關心錢有沒有用在正途。

二是布施的不甘不願、不歡喜。

三是布施後要求對方替自己做事,或是指定用途。

四是布施完後很爽,到處跟人家講自己多好。

五是布施時說:這是最後一次,下次沒有了。

六是布施完還罵人。

七是布施之後,要求對方要還兩倍,或是算利息。

八是布施完,擔心是不是被騙。

 

 

*****卷五雜品

或有人說。

受者作惡罪及施主。是義不然。何以故。

施主施時為破彼苦。非為作罪。是故施主應得善果。

受者作惡罪自鍾之。不及施主。

 

------------

這是現代人最應該要破的迷思。

 

拿錢給騙子、詐騙集團......或是明知這個人拿了錢只會去賭博,還要給錢......拿錢給敗家子花......

我當初拿錢幫助你,結果你去做壞事......

 

這應該是大菩薩才做得到的事。

「施主施時為破彼苦,非為作罪。」

 

 

*****卷五雜品

若不求施若乏時施。少求多施求惡施好教他索施自往行施。當知是人未來之世多獲寶藏。非寶之物悉變成寶。

為戲笑施非福田施。不信因果施。如是布施不名為施。

若人偏為良福田施不樂常施。是人未來得果報時不樂惠施。

若人施已生於悔心。若劫他物持以布施。是人未來雖得財物常秏不集。

若惱眷屬得物以施。是人未來雖得大報身常病苦。

若先不能供養父母。惱其妻子奴婢困苦。而布施者是名惡人。是假名施不名義施。

如是施者名無憐愍不知恩報。是人未來雖得財寶常失不集。不能出用。身多病苦。

 

---------------

別人不需要,硬給;這不叫布施。(將來要說:我給你多少好處、我以前對你多好......都是沒意義的)

未來世多獲寶藏,但只是把非寶當成寶,就像買到假古董一樣,是笑話。(戲笑施)

(很多人把一大堆B級C級的"古玉"當成A貨在收藏,就是如此。)

 

只做上供(福田施),不做下施,將來後到果報,別人會給的不甘不願。(自己也會拿的不爽,即便是本該拿的)

 

布施完後悔,或是拿別人的東西來布施;將來就算有獲得財物,也無法積聚。(沒有存款,都被生活所需花掉了)

 

如果布施、做善事做到跟家人吵架,不管爭執也要布施;將來有生活改善,但會常生病。

 

如果自家人養不活,也硬要布施;這個布施者就是惡人,布施都是假的。將來得到的財物會連自己都用不到就要花出去,而且還要多病。(賺的錢連生活都不夠)

 

 

*********************

以上簡單節錄一部份布施的要點。

至於布施的心法、布施修六波蜜的細節法理、布施的利益......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詳閱經文。

 

本文的重點,

是希望大家不要用分別心去做善事。

不要管路邊乞討的人是否好手好腳不去工作、裝盲、裝行動不便......。

不要問慈善機構的錢怎麼用,

也不需要在意什麼基金會的誰公務車私用,

是不是乞討集團在利用遊民......

 

布施、行善,是自己的事。

與別人無關。

 


omahhum _ 2014/9/2 上午 11:25: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