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切諸佛之母,般若佛母。三世諸佛皆由般若波羅蜜多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(成佛)。
我在此只是要提出一個讀心經的「觀點」,我想,只要「觀點」改變了,或許就能對心經有更深的認知。
般若波羅密心經
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識,亦復如是。舍利子,是諸法空相,不生不滅,不垢不凈,不增不減。是故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,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聲香味觸法,無眼界,乃至無意識界,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,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。無苦集滅道,無智亦無得。以無所得故。菩提薩埵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心無掛礙。無掛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盤。三世諸佛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故知般若波羅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無上咒,是無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。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,即說咒曰:揭諦揭諦,波羅揭諦,波羅僧揭諦,菩提薩婆訶。
心經是空性奧義的陳述,捨離心經而談空性,或是用心經以外的經文、解釋來談空性,都不是究竟。
所以般若波羅蜜多才能稱得上是無上咒、無等等咒。
才是三世一切諸佛之母。
而這一切諸佛之母的奧義,很神奇的:不是釋迦牟尼佛親說。
是由觀自在菩薩代佛說法。
我在這裡也不是想要代替祖師講空性、談本質。
古聖賢都談很多了,不需要我這麼平庸的人來插一腳。
我是個平庸者,所以就用平庸的角度來讀經、釋經。
我唯一懂的,也是我由無形上師所學到的:就是將心經中的「空」用「恩典」來替代。
空是恩典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「恩典」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不異「恩典」,「恩典」不異色,色即是「恩典」,「恩典」即是色,受想行識,亦復如是。舍利子,是諸法「恩典」,不生不滅,不垢不凈,不增不減。是故「恩典」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,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聲香味觸法,無眼界,乃至無意識界,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,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。無苦集滅道,無智亦無得。以無所得故。菩提薩埵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心無掛礙。無掛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盤。三世諸佛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故知般若波羅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無上咒,是無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。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,即說咒曰:揭諦揭諦,波羅揭諦,波羅僧揭諦,菩提薩婆訶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讀著若覺得有點怪的話,稍微白話一點來看:
===
觀自在菩薩。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。照見五蘊皆是恩典。度一切苦厄。即向舍利弗說:舍利弗啊。色(世上萬物、一切物質形象)與思典沒有差別。恩典與色沒有分別。色(世上萬物、一切物質形象)即是諸佛恩典。一切恩典法性即是色。受想行識亦復如是。舍利弗啊。是諸法空相(恩典的本質)。不生不滅。不垢不淨。不增不減。是故空中無色(安住在真正的恩典中,便能超越一切色相)。無受想行識。無眼耳鼻舌身意。無色聲香味觸法。無眼界。乃至無意識界。無無明。亦無無明盡。乃至無老死。亦無老死盡。無苦集滅道。無智亦無得。以無所得故。菩提薩埵。依般若波羅蜜多故。(所有的菩薩因為依止這個偉大的智慧,所以..)心無罣礙。無罣礙故。無有恐怖。遠離顛倒夢想。究竟涅槃。三世諸佛。也因為依止般若波羅蜜多(這個偉大的智慧)故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故知般若波羅蜜多。是大神咒。是大明咒。是無上咒。是無等等咒。能除一切苦。真實不虛。故說(傳授)般若波羅蜜多咒。即說咒曰。揭諦揭諦。波羅揭諦。波羅僧揭諦。菩提薩婆訶。
===
一切諸佛由空性所生,一切諸法也由空性所生。
佛、法,對眾生而言,不是恩典是什麼?
以平庸的我來說,空,古大德、祖師的說法太深奧了,難證難修。
但空是恩典的概念,容易懂,也容易修。
我相信:也會成就。
佛陀認可、觀世音菩薩親講: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。
這對我們、對眾生來說,不是恩典是什麼?
我不想講自己都證不到、沒有體悟的死背活記的東西。
我相信佛法可以是平易近人的,可以是容易懂、容易修、容易有共鳴的。
有很多大德、祖師傳授過心經的修持法。
---- 我都看不懂。
心經,到底是般若部,還是密教部(真言宗)?
我也搞不太懂。
我只知道,觀世音菩薩在心經中教導的方法:「即說咒曰。揭諦揭諦。波羅揭諦。波羅僧揭諦。菩提薩婆訶。 」
就只是一句咒:能除一切苦、真實不虛。
菩薩依止這句咒:心無罣礙,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。
三世諸佛也因為依止這句咒: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心經的修持法,就這一句咒。
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
無庸置疑。
不需要去理解什麼是苦集滅道、什麼叫做無智亦無得。
不需要去參悟什麼叫無無明、亦無明明盡。
那幾行不這樣不那樣、不是這個也不是那個、沒有這些也沒有那些....(不O不X、不+不-、無OO無XX、無ABCDEF、無123456.....)
我覺得我只能簡單理解:
- 空即是色、受想行識也一樣:我們用來感知、定義、甚至黏與被黏在世間萬事萬物的一切,都是空。
我不認為這一切要被解釋為什麼都沒有,祖師不同意頑空、也不能談斷滅相。
繞東兜西硬扯什麼真空妙有。
搞的很複雜,反正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。那就當作是有就好了。
在沒有跟有裡面繞來繞去,頭都暈了。
- 空性的本質,沒有色受想行識的概念,沒有各種對應世間八萬四千法門的概念。
空生一切法,但卻沒有一切法的概念。
為什麼呢?(......你問我,我也不知道要問誰?問了我也不一定懂。)
不懂,就只能先把懂的、重點的部份先記好、記牢。
- 我不認為一定要先搞懂佛的境界,才能修行。
佛的境界只是佛與佛才能證知,我們是需要修行、需要被指引、加持的平庸眾生。
佛菩薩要渡我們,就不會設下一個不可能達成的條件擺在那裡叫我們修。
所以,我認為我們絕對「不需要」先理解空性的本質,「不需要懂」空為什麼無眼耳鼻舌身意、無色聲香味觸法、無OOXX、無ABCD。
也可以透過般若波羅密多咒,修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不然至少也能修到除一切苦。好一點就能修到心無罣礙、無有恐怖、遠離顛倒夢想。
- 不要把心經講的很高深很難。
空性的本質、奧義,或許真的很難。
佛的境界只有佛與佛能證知。
但佛不可能設下一個「沒有成佛就不能修佛」的白癡邏輯給眾生修行。
所以心經給了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一個很簡單的道途:即說咒曰。揭諦揭諦。波羅揭諦。波羅僧揭諦。菩提薩婆訶。
- 講了大半天,最後的總結:『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,即說咒曰:揭諦揭諦,波羅揭諦,波羅僧揭諦,菩提薩婆訶。』
我相信最簡單、最直截了當的解釋,就是最好的解釋。
古人譯經,在咒語的部份,選擇了不翻譯原意,只翻譯咒音。
好像就是跟我們說:不懂咒語的意思也沒關係,照著音唸(唸不準也沒關係),一樣會得到加持、一樣會得渡。
般若心咒一般的翻譯有:
- 1.修行吧!修行吧!到達彼岸的修行,到達彼岸更好的修行,領悟的智慧成就吧!
- 2.到達的人,到達的人,到達彼岸的人,到達彼岸而結束壽命的人,菩提啊!成就吧!
- 3.渡过去呀,渡过去。向此岸渡过去。大家一同向此岸渡过去。速速證到菩提。
- 4.同行同行,與我同行,與我同行到彼岸去。彼岸亦即是智慧的彼岸。
若依照我今天的新解來翻譯,相應的譯法會變成:
- 回來吧,回來吧,回到佛母的身邊,回歸空性無盡的愛與光明之中,安住於無上本源的智慧。
如再依照實相般若的本意來翻譯,因為在空性中沒有所謂的去、修行、渡過、回來、同行的概念存在。
也就是說,本自不生不滅,無來無去。
真實的心咒奧義便成為:
- 空性(恩典)啊,空性(恩典)啊,偉大無上的恩典,究竟圓滿的大智慧,感謝您一直與我同在。
同在這兩個字仍然不是究竟,但這裡留一點缺漏,在持咒的覺受上會更圓滿。
對於已經得渡、證道解脫、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佛陀來說,便不用「感謝您一直與我同在」。
而會說「與我、一切眾生、空性無二分別」。
- 空性(真諦)啊空性(真諦),究竟的真諦,無上圓滿的智慧,與我、一切眾生無二分別。
怪里怪氣的釋義,如果大家不嫌棄,不妨試著改變一下讀心經的角度。
我認為會讀出不一樣的法味。